健康农业 快乐生活
Health & Happines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资讯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一处试验田里,形形的水稻种质资源五彩纷呈,让人颇感新奇。站在稻田中,来自黑龙江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开心地介绍着:“这是我们在三亚培育的红色叶片水稻,叫三亚红。”

  这是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钱前向海南日报记者分享的一张照片上的情景。“我1983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后,同年11月初次踏上海南,参与水稻育种相关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有40年了!”钱前说,对海南,他是有特殊感情的。

  一粒种子,孕育希望,造福人类。被誉为水稻密码“破译者”的钱前,大半生奋斗在南繁,这些年,他不仅是南繁巨变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初到南繁,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老水稻人的艰辛。”钱前向记者讲述,那时候去海南需要火车、汽车、轮船全套交通工具轮番上阵,头顶烈日在高温环境下做杂交、做调查。低头一身汗,抬腿两脚泥,是水稻人的常态。

  40年来,钱前投入全部精力到一件事上,那就是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创制与育种利用。为做好这件事,他如“候鸟”迁徙一般,冬天到海南,夏天回杭州,一年当两年用。南繁期间,他白天扎在田间地头,晚上在实验室加班加点。

  40年间,钱前团队发掘了近5万份可供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分析的材料,建立了4000余份高产、优质、高抗水稻分子育种的亲本资源库,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套籼稻背景的近等基因系为中国育种创新提供支撑。

  “海南对于端牢中国饭碗的贡献巨大。”钱前说,1970年,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发现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开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育成的2.8万余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的品种经历过南繁的洗礼。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钱前认为,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近几年,水稻产量从始至终保持在较高水准,水稻品质也逐步改善,这都源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底层支撑。

  “海南天然光热条件好,育种设施利用效率高,要继续发挥优势,跑出中国育种加速度”。钱前介绍,他推动在三亚崖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

  据了解,该资源圃里目前保存了22种野生稻、1.3万份野生稻种质资源,是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圃。钱前表示,团队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所有野生稻的基因鉴定,为育种家提供材料,最终育出突破性、颠覆性新品种,筑牢粮食安全的底座。

  海南南部年平均气温24℃到25℃,是“天然大温室”,能将育种年限缩短三分之一到一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前后,每年冬春时节,有29个省份超过700家育、繁、推相关单位的上万名科学技术人员,来海南开展南繁育种相关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南繁人”是海南最早的一批科技“候鸟”。从1983年初次踏上海南岛,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就与海南有了割舍不断的情缘,40年来,他在这片热土上“追光逐热”,挥洒汗水,为助力“端牢中国饭碗”这个目标不懈奋斗。

  近年来,基于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天气特征情况及自贸港建设提供的广阔舞台,慢慢的变多科技“候鸟”选择在海南发光发热。从南繁育种到水利建设,从技术咨询到科技志愿服务他们冬天来到海南,在专业领域发挥所长,第二年春末返回内地。

  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海南也在想方设法为这些“候鸟”搭台筑巢,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智力资源,让更多科技“候鸟”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大显身手。

  进入3月,来海南越冬的候鸟开始陆续北归,但仍有许多科技“候鸟”在海南各地忙碌,试验田、实验室、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医院一线、学校讲台他们正用智慧和汗水接续书写对海南的热爱。能预见,随着舞台更大、环境更优,慢慢的变多的科技“候鸟”将飞向大海之南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海南2个集体和1名个人入选!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公布

  海南省交通规费征稽局东方分局关于《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催告书》的3则送达公告

  海南自贸港一周大事记丨增加33条!《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本)》印发

  电比油低,全面颠覆,汉唐荣耀版上市,售价16.98~25.98万元汽车新闻